贝博中国
贝博中国
贝博中国

攀岩世界杯的线是怎么定出来的?这里有国际定线员亲身答疑

时间: 2023-12-29 23:32:09 |   作者: 贝博安卓版APP下载

  法国人雷米(Rémi Samyn)是世界上仅有的 25 位国际定线员(International Routesetter)之一,在这当中,他又是少数能同时为难度和抱石赛定线 个人中的一员。他是刚刚结束的国际攀联世界杯(IFSC World Cup)吴江站比赛定线员,下半年雷米要为在法国图卢兹举办的 2019 年奥运会资格赛定线。

  从 10 岁开始,攀岩就是雷米生命的全部。他先参加攀岩比赛,一路晋级成为世界杯选手,在抱石类别中赢过男子组第二名。之后他给法国国家队做了 11 年教练,先训练青年组的难度,然后是成年组的抱石。他的定线 岁时,持续至今,已有 17 年之久。

  如果把竞技攀岩比作一场电影,定线员承担了类似编剧的职责。作为观众,我们享受台前那场秀,自然也会对幕后心生好奇。前不久雷米受邀来到北京的 All In 凹印运动空间攀岩馆(原768岩馆)定线,我也找机会跟这位世界顶级定线员聊了聊关于定线的那些事。

  雷米在位于北京768创意园的 All In 凹印运动空间攀岩馆定线。PHOTO BY 熊吉吉

  雷米:一年不会很多,大概 3 场左右,其中有 1 场会是主定线员。因为首先这项工作很难,由于比赛水平高,要求定线员也得有很好的身体状态来攀爬。同时, IFSC 的目标是希望每场比赛有不一样的风格,如果只是同一批人反复定线,会显得重复。

  雷米:每个国家有很多全国性的比赛,此外,我也会给国家攀岩队定线供他们训练用。去年我在北京给中国国家攀岩队定了 2 个月的线,包括抱石和难度。给国家攀岩队训练定线能帮助我更好地给国际性比赛定线,因为这能让我评估运动员的水平,在世界杯定线时能更好地把握线路难度。

  雷米:是这样的。在比赛之前我们有参赛运动员的信息,以此来评估大家的总体水平。同时,在比赛季的不同阶段大家的水平是变动的。比如今年年底有奥运会的预选赛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很多运动员计划在比赛季末达到最好状态,以往那时候大家都有点累了。另外,随着一场场比赛的进行,我们也能看出哪些人有所提高,哪些人没有。综合所有这一些信息,我们来决定比赛线路的难度。

  雷米:不仅是对运动员而言,对我们定线员来说也是这样。作为定线员,很难客观判断一条线的难度,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一个定线团队,大家的风格和能力有别,我们 4、5 个人一起互相试线,解锁不同爬法。

  对运动员而言亦如此。比如上一场吴江站比赛有德国的 Jan Hojer,他很高很壮,非常擅长对抗(compression)风格线路。跟他同台竞技的有体型较小的日本选手,所以在定线时我们要考虑到公平性,这很有挑战。比如有一个动作因为选手个头大可以静态来做,我们就得把点挪得远一点,可这样小个子便完全爬不了。这时候我们就会花很多时间来想这样的一个问题,很多时候是无解的。如果实在不行,我们要创造出两种不同爬法,并保证两种爬法难度差不多。不过如果可能的话,我们尽量希望一条线只有一种爬法。

  我们也能够最终靠线路风格的选择来实现这点。“对抗线”只是线路的一种,像“复杂线”(complexity)、“协调线”(coordination)、“高强度线”(instensity)就不那么挑体型。

  雷米:对。预选赛5条线 条线,每条线风格不同。我们定线团队也要多样,这次在吴江,我比较擅长对抗线,一位日本定线员指力很强,所以我们按照各自的优势定线,并互相测试。

  这对我们定线员来说也更好,因为光拼力量我们肯定没运动员们强。对我们来说爬不了的线,他们一上来就 flash 掉,或者用我们完全想不到的办法来爬。我们的优势是时间,定线员可以花半小时来磕一条线,运动员只有在场上的几分钟,这时候那些需要一些时间来解锁的“复杂线”(complexity)对他们来说就会很难。

  雷米:是啊,定线时你已经知道比赛时会发生啥。一条线的动作是怎样的,看点在哪,哪个动作会让观众紧张、欢呼。然而每场比赛至少会有一条线被解锁。当运动员以你完全意料之外的方式来爬,有时候这种爬法很好,有时候就把线给废了(kill the boulder)。

  雷米:是的,预选赛之前你只能靠猜,比了一场之后你能开始去比较了。好在预选赛和半决赛间隔一晚上,所以我们有时间来做调整,但半决赛和决赛是上下午,时间就很有限。

  雷米:其实跟运动员的极限能力比,世界杯的线不难。但在比赛时,由于时间有限,再加上线路不仅单纯地考验力量,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就很难。

  。这次我在凹印岩馆定了一条世界杯难度的线)的难度,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感受一下。另外,预选赛、半决赛和决赛的难度是不同的。女子组是越来越难,男子组的半决赛和决赛难度差不多。不过有时候半决赛会比决赛的线稍微难一点,因为半决赛的目的是选出最好的选手,而决赛更多是为了打造一场好秀,完成(Top)的线路多些更好看。并且,运动员一般比完上午后下午都更累了。

  雷米:一般来说我们有 5 天时间,头 2 天用来定决赛的线,半决赛和预选赛各占 1 天半时间。但这次在吴江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,因为场地搭建问题,我们最后只有 3 天的定线时间。结果是我们每天定线点钟,也没能像以往一样做更充分的准备。当时半决赛的线我们没时间都试一遍,只有时间做好记号,在预选赛结束的那天晚上试线。半决赛和决赛之间只够时间把上午的线取下来,把下午的换上去。这时候可以改线,但没时间试。

  当然,完美情况是我们对预选赛和半决赛的判断准确,这样就不用改决赛的线了。现实是,我们总要做些改变。不过也并不全是大改,有时候把一个小点稍微转一点方向就够了。如果时间允许,我们在定线 个版本,一个简单点,一个难些的,两个版本都爬一下,这样即便换也知道换的是什么。

  比如吴江站决赛男子第 3 条线是一个大光板,我们最后决定把造型上的小点取下来,让线更难一点,结果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

  雷米:嗯,吴江半决赛有条盒子形状的对抗线,尽管这是我的风格,但我也做不出这一个动作,便担心会不会太难。所以我在预选赛上放了一条类似的线,用它来测试运动员的水平,看他们有多强壮。如果他们做得很轻松,我知道半决赛的线没问题,如果他们做不了,这线放在半决赛就太难。这也是怎么回事要有不同风格的原因,看他们在不一样的风格线路上的能力如何,之后拿来跟半决赛和决赛的线比。

  通过评估预选赛中运动员的表现,雷米决定这条线可以放在半决赛。PHOTO BY Eddie Fowke

  雷米:毕竟比赛是一场秀,有些攀爬风格不那么具有观赏性。比如很多技术型的线很难,我也很喜欢,因为我知道背后用到的技巧,但对观众来说就太无聊了。dyno 的好处是观赏性强,但我们在定线时也不可能光放 dyno 线,这样也会太无聊。

  雷米:对我来说攀岩的根本是真实岩壁,是那些你在攀爬石头时需要的技能:指力,身体张力(body tension),读线能力,好的平衡性,知道如何用脚…… 从真实岩壁攀爬出发,将那些我们能在自然中找到的技巧运用在竞技中,在某些风格上进行夸大。在野外也有 dyno 和协调性动作,但在竞技中更夸张。

  其实你看竞技中用到的风格,不管是技术平衡性(technical/balance)还是指力线(finger power),其实都可以在野外找到,比赛唯一一个专有的风格是造型线。

  举个例子,如果有人说下一届攀岩世界杯要像“极限体能王”(Ninja Warrior,一档体育综艺娱乐节目)一样,我们会说这不是攀岩。世界上最好的攀岩人在野外和竞技攀爬中都是最好的,这就是一个证明。

  亚当攀爬世界杯吴江站半决赛线路。PHOTO BY Eddie Fowke

  。雷米:竞技和野外将来也会一直分开,我发现竞技的好处是能让更多人接触到攀岩。尤其明年攀岩进入奥运会,我很愿意看到有人因为看比赛而开始攀岩。

  同时,竞技也能反馈很多东西给这项运动。你可以把它跟F1赛车比赛相比,因为竞赛才有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和提升,之后被运用到大众中。攀岩也是这样,我在这家岩馆里定的线,它们的灵感都来自竞技,动作是一样的,只不过比竞技的线路要容易。

  2、3 年前比赛中很多 dyno,但总是 dyno 也很无聊,现在慢慢的开始看到变化,这种线稍微少了一点,而是定更多复杂线。

  雷米:每个人是不一样的。比如 Jacky Godoffe 经常去枫丹白露抱石,他从这里得到一些灵感,之后在比赛中重现野外的线路。不过这有一个前提,Jacky 同时是一名岩点造型师,所以他能做自己想要的点。

  今年世界杯第一场比赛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。让亚当赢决赛的那条裂缝线就是贾克定的,他提前把点开发了出来然后才能定这个线。

  我自己则没法提前想动作,我得到现场,站在墙面前,看到我要用的点,才能开始有想法。灵感就在这其中诞生,我会有一个点子,去试,觉得不好,就一直改啊改,改了几个小时后发现还不错。

  在枫丹白露抱石给Jacky定线提供灵感。Quoi de neuf 8b+ (V14) Orsay, PHOTO BY Radek Kapek

  雷米:有创造性的,我的目标是能找到新动作,这很难。大多数时候,有人找到一个新动作,大家把它改一改用了,但肯定不想总是重复同一个动作。

  雷米:最重要的不是美学,不是动作,而是这条线能给攀爬人能带来什么。如果我要给这次定的40 条线打分,我会去问每一个爬的人:这条线给你们带来什么?是否让你学到东西?有没有让你产生情感的连接?我会让他们在这些不同方面打分,最后得出综合排名。

  我自己就是这样,我记住的不是那些我爬过最难的线,而是那些让我很有感情的线。我喜欢我留下的东西让别人记住,因为我他们将一些东西放进心里留存下来。

  雷米:不是攀岩的线不是好线,爬梯子就不是攀岩;危险的线不是好线;我个人也不喜欢点很痛的线。

  雷米:其实 10 年前我也是那样,我定线时根本不关心受伤的可能性,总觉得动作好是最重要的。当时我自己本来就觉得很强壮,可以从顶上掉几百次。但现在我受了很多伤,身体很脆弱,一切都变得痛苦很多。而且这些年来,我看到攀岩人因为线路的原因受伤,目睹了一次两次后会觉得很难受,不想再看到这种事。尤其对专业攀岩运动员而言,一次严重的伤病往往就结束了他们的竞技生涯,很残酷。

  如果有一个人在我的线上把腿摔断了,而我知道是因为线路本身的问题,我会有罪恶感。比如这次定线,我要确保所有我定的线都是安全的。当然了,这是给别人定线。攀岩本身是危险的,我自己在外面抱石的时候很喜欢嗨抱(high ball)和与之而来的风险,但在室内定线是不一样的。

  雷米:首先看坠落的情况,我会尽量保证下坠是一条垂直的线,而不是往侧边掉。同时,要看在坠落时是否有些身体部位可能被卡住,比如脚被卡在造型中,这就很危险。然后就是对动作的设计要安全,有些典型的危险动作,比如:折膝、指洞、很难的挂脚等,这些我们叫“受伤动作”,在设计时就要格外小心。

  10年前我更乐观,总觉得应该没问题吧。现在如果我能看到受伤的风险,我会改动作。现在我的线可能不是最好的,但肯定是最安全的。

  当然,攀岩本危险,这就跟坐飞机一样,乘客知道飞机有坠机的可能性,所要求的是航空公司尽自己所能让一切尽可能的安全。

  要成为国际定线员,首先要有竞技的经历,知道比赛是怎样的,最好自己参加过比赛。然后得能善于团队协作。因为定线时节奏紧张,也经常有突发情况,所以要能在压力下做出正确决定。